欢迎光临喵站
吃瓜,学习,涨姿势

天然植物染料有哪些?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在艺术层面,我们将红、黄、蓝定义为三原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身边常见的染料植物来制造红、黄、蓝。3种染料,那么,我们周围生活着什么奇怪而熟悉的染料植物?现在就让我们看看!

红色染料植物

如果每个国家都有一种颜色代表自己的民族喜好、个性和文化特色,“红色”一定是中国的“民族色彩”之一。

茜草

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古代中国知道如何利用一些植物获得不同程度的红色。其中,茜草应该是最早进入人类生活的红色染料植物。所谓“茜素”,就是从茜素的根部提取的颜色。在出土的大量丝绸文物中,茜草染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红绸,就用茜草浸染过。

茜草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经常出现在山林荒地上,像爬草的藤蔓,令人难忘。有趣的是,茜草的叶子在茎的每个节上通常有4-6片叶子,它们聚集在一起而没有相互遮挡。当你拿起一根长长的攀缘茎时,叶子的排列是非常有层次的,非常有规律。植物学家把在茎节上同时生长的两片以上叶子的排列称为“旋转生长”。

红花

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相比之下,红花的红色比茜草的红色更接近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红”。古人也认为前者更纯红,称之为真红。但长期以来,真红的制备技术落后于茜红,其价格远高于茜红。因为从红花中提取纯红色是非常复杂和劳动密集的。

原来红花中有两种色素:红色素和黄色素。红花干中红色素的含量很低,只有0.5%左右,而黄色素的含量只有30%左右。因此,如果用红花来生产高纯度的红色,就必须尽量去除黄色素和其他杂质。红花素的含量如此之低,难怪它曾经和黄金一样贵。

如何去除黄色素?任何成功的技术都植根于科学知识。首先要把握一个科学的原则:红花能溶于碱性溶液,但不能溶于酸和水;黄色素溶于水和酸,不溶于碱。可以说,这一原理催生了现代红花染料的制备、萃取、印染等一系列应用技术。

黄色染料植物

许多中国古代古装剧用服饰来“告诉”我们,黄色在古代是一种“皇室色彩”,普通人甚至皇室以外的官员都无法使用。

栀子

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栀子是茜草的近亲,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果实初入果期呈绿色,成熟时呈黄色。黄栀子果实中含有萜类藏红花和黄酮类栀子黄色素。

藏红花和番红花酸能有效地对羊毛纤维进行染色,而栀子黄色素对羊毛、丝绸等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栀子色素易溶于水,说明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在国内重现古老的“煎煮法”:取新鲜栀子果实,压碎,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过滤得到黄色染料;或取成熟干燥的栀子果实,用冷水浸泡过夜,软化后去皮或压碎,加火煎煮,过滤后取第一染;然后再煎煮,过滤,重复3-4次。最后,将织物直接放入染色液中,即可获得健康、环保、无污染的手工制品。另外,我们可以用酸性物质和媒染剂来控制“栀子黄”的深度。例如,添加醋酸可以使“栀子黄”更亮,添加铬媒染剂可以得到灰黄色,添加铜媒染剂可以得到亮黄色,添加铁媒染剂可以得到暗黄色。

不幸的是,它很容易褪色。栀子色素对阳光的抵抗力较弱,所以栀子染色的最大缺点是不能暴晒。它最适用于某些室内产品的染色,也可作为其他染料的基料。

(槐花)国槐

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国槐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树种,是一种染料植物。它和刺槐是表亲,都是豆科植物,但槐是槐的一员,刺槐是槐的一员。

国槐花色黄白相间,树形芳香优美。常被用作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用于制备黄色染料的部分通常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看起来像稻谷,也叫“槐米”。槐花中的主要色素是媒染剂,需要媒染剂对织物进行染色。因此,煮槐花染色液时最好在汤中加入媒染剂。一般选用明矾或绿明矾有效提取槐花色素。用不同的媒染剂染色,可得到不同的颜色:锡媒染剂呈亮黄色,铝媒染剂呈草黄色,铬媒染剂呈灰绿色。煮熟的槐花染料呈橙黄色,与栀子相似,但比栀子更耐阳光。因此,槐花染色技术出现后,栀子的“染黄”状态不如以前。https://www.bachemiao.com/

蓝色染料植物

蓝草

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在古代,普通人常穿蓝色的衣服,因此对蓝色染料的需求量很大。可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也有很多种,古代统称为蓝草,包括蓼科的蓼蓝、十字花科的菘蓝、五加科的马兰、豆科的槐蓝等。

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揉搓蓝草的鲜叶,他们发现自己的手一开始是绿色的,用水冲洗后逐渐变成持久的蓝色,这激发了他们用蓝草的鲜叶揉搓和染色纺织纤维的灵感。后来,人们逐渐变“揉”为“泡”。将蓝草鲜叶粉碎于容器中,用冷水浸泡去除叶渣,然后将纤维制品扔进容器中浸泡。然后取出晾干和水洗。为了达到一个深色的效果,他们可以反复浸泡几次。

蓝草叶汁中含有靛蓝苷,无色。然而,当它被织物污染并暴露在空气中时,它会被氧化成靛蓝。因此,无论是摩擦染色还是浸染染色,都有必要采集合适的鲜叶。过早或过晚采集鲜叶不利于染色。然而,长期的劳动实践总能孕育出灿烂的智慧。染色工人们终于注意到,新鲜蓝草叶的废染色液底部的蓝色沉淀物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会产生重新染色纤维的效果。不久,这一观察和总结,连同连续的实验,导致了靛蓝制作和自然发酵染色技术的逐渐形成和快速发展,这为明代以后世界蓝色布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天然植物染料有哪些?盘点大自然中的“天然三原色”染料植物!》
文章链接:https://www.bachemiao.com/7513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业余吃瓜,理性学习,发现美的世界

小清新扒车教育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