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喵站
吃瓜,学习,涨姿势

电影推荐:译制片《老枪》,这才是生猛的男人,杀光敌人一个都不留!得劲

二战末期的德国鬼子有多残忍?
这个女人先是被德军折磨,好不容易逃出魔掌带着女儿逃跑,军官却一枪把小女孩击倒。
士兵把女人赶到墙脚,一把喷火器对准了她,看着漆黑的喷火口,女人眼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很快, 女人变成了一具焦炭。

本片导演罗贝尔·昂里克1931年出生于法国,50年代毕业于法国高等电影学院, 1957年推出第一部影片。

《老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部法国影片,一上映就赢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首届法国电影凯撒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电影音乐等三项大奖。
为什么影片会这么受欢迎呢,因为电影讲的是法国人有切身感受的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纳粹占领下的法国的故事。
于连和他的家人并没有以一种灰头土脸,饱受折磨的战争受害者的姿态在影片中登场,而是一家三口骑着自行车,欢快的在丛林中骑行。


他们的生活并未被战争摧毁。
相反于连的妻子孩子两人坐着一辆漂亮的敞篷车,车上和身上没有一点遭遇过危险的痕迹,甚至在路上两人还捡了一条狗作为宠物。


法国人的天性可能就是追求享乐的,似乎对生活的苦难有着免疫的能力。
于连的女儿在谈到学校被德国人占领而停课时,也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一点也没有像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那样苦大仇深。


那么《最后一课》和《老枪》哪一部作品里的法国人才是真正的法国人呢?
《最后一课》里为国忧心的是法国人。
《老枪》中似乎不知亡国之耻的也是法国人。两者形象完全不同的原因就在于社会地位不同。


《最后一课》里的小弗朗士生活在社会底层,他能最直接地感受到国家被侵略所带来的生活的改变。
而于连一家生活在社会上层,法国人重享乐的个性使得他们不舍得放弃优越的生活,所以德国人来了,于连就开始为德国人服务。

直到最后,妻女被杀。
他才终于体会到国家被侵略的切肤之痛,拿起了父辈留下的老枪,用子弹来倾泻对德国纳粹的仇恨。


电影中于连最后拿起了枪,可是我觉得拿枪复仇的于连应该是导演理想中的法国人。
法国人似乎天生对什么破釜沉舟,玩命一搏之乐的事比较不感冒。
二战打了没有多久就亡了国,法国人非但一点也没有日本人“一亿国民总玉碎”的想法,想的第一件事倒是先跑。

整个二战期间,这个所谓的“自由法国”领导下的法国反法西斯斗争似乎还是停留在美好的计划和宏伟的目标上。
反倒是像《无耻混蛋》中那些家伙一样的一些外国人,跑到法国去和德国人拼刺刀,打游击,试图解放一把法国。


不过,爱面子的法国人是绝对不承认法国人是靠外国人帮助复国的。

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最能吸引法国人的,也是最能引起法国人情感共鸣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浪漫爱情。
没有爱的动力在心中涌动,没有对妻子的情感在心中燃烧,于连是绝不敢也不愿拿起那杆复仇的老枪的。


而“茜茜公主”罗密·施耐德的扮演的妻子则光彩异常。
这个曾经分风靡世界的法国银幕女神,此时38岁,是她荧幕生涯最后的高光时刻。
7年后,1982年5月,罗密·施奈德被发现死于巴黎的公寓中。
于连回忆与妻子的恋爱经历,他所怀念的不仅仅是与妻子的爱情,还有战前法国平等开放自由的生活方式。
法国人对德国纳粹的仇恨不仅来源于亡国的耻辱,更多的,还是因为德国纳粹摧毁了他们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

法国人热爱自由的精神和他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是法国人的民族文化标签。
这也是《老枪》这部影片中于连的根本特质。
他在战争中无时不忘享受生活,他缅怀与妻子共同度过的岁月,他拿起枪勇敢的向德国军队复仇,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他对过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热爱。


影片结尾,又是一幅于连一家三口在树林中骑自行车的场景,这象征着,无数像于连一样的法国人在战争中经历了伤痛,可他们最终将找回他们所热爱的生活。

《老枪》剧情/战争 |103分钟|法国|1975年导演: 罗贝尔·恩里科
主演: 菲利普·努瓦雷 / 罗密·施奈德 豆瓣 8.2    IMDB  7.6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电影推荐:译制片《老枪》,这才是生猛的男人,杀光敌人一个都不留!得劲》
文章链接:https://www.bachemiao.com/5767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业余吃瓜,理性学习,发现美的世界

小清新扒车教育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