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喵站
吃瓜,学习,涨姿势

与树对谈讲了什么(与树对谈内容介绍)

「人生而自由」

这句话全世界都知道,却并不是人人都得以享有这「天赋的人权」。

在某些地方,甚至连讨论树,都成了一种犯罪

就像这部片子里的主角们——

《与树对谈》
Talking About Trees

主角们并不耀眼。

故事也讲得波澜不惊。

但它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纪录片)。

海报上,四个老头。

全部出生在非洲东北部的苏丹。

年轻时,他们曾在海外学习过电影,德国、埃及、俄罗斯……

学成归国,他们怀揣着梦想和知识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干不了。

因为在他们的祖国:

「电影已死」。

这并不是某个知识分子对于现状的酒后吐槽,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

1991年,苏丹的独裁者上台开始在全国实施严苛的伊斯兰法。

从此,电影成为了一个禁忌的词汇。

不允许开设影院(除了首都几家只放映好莱坞/宝莱坞大片的影院)、不允许拍摄电影、不允许私自引进影片……

四位主角的人生由此改变。

他们要么被一纸禁令封杀、要么辗转流亡于国内外。

然而,几十年来,他们对于电影的热爱和复苏电影艺术的梦想从来没有消失。

尽管黄金的职业岁月被荒废,但四个年迈的电影人在时机来临的实话,依旧回到故国,聚集在一起成立了「苏丹电影俱乐部」。

一边,他们私底下一起拍摄自己的电影,或是表演经典电影的桥段。

另一边,他们带着电脑、投影仪流动于苏丹的城乡之间,四处开展免费的露天放映活动。

例如,卓别林经典默片的《摩登时代》。

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于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重开一座电影院。

在其他国家,这是一件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在苏丹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为了给那些从未去过电影院的人一次享受电影的机会,乐观的倔老头们还是准备去试一试,哪怕其中困难重重。

第一个问题就是场地和器材。

主角们的初衷是想给人们免费放电影。

换句话说,这就是场不赚钱的公益活动。

为此,他们不得不想办法节省开支。

租场地。

他们找到了一个废弃已久的大型敞开式剧院,并且幸运地得到了老板只收水电费的仗义支持。

买荧幕和放映机。

由于承担不起高达一万二千欧元的进口货,他们只好用电脑和投影仪去适应场地。

放映影片。

他们向当地民众开展调查问卷,在激起火热兴奋讨论的同时,也根据人们偏好,最终决定了一部电影——

昆汀·塔伦蒂诺的《被解放的姜戈》。

第二个问题是「噪音」的影响。

在伊斯兰教主导的这片地区,光是影院附近,就有六座肉眼可见的清真寺。

每当夜间祷告开始,所有清真寺的宣礼塔都会同时响起。

通过大喇叭,把阿拉伯文诵念的宣礼词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可谓是震耳欲聋。

而这些声音,一旦和影院里所放映的电影结合在一起,就分外令人好笑。

若是在接吻场景的过程中正巧响起「真主伟大」这样的祷告词,怕是信徒们也得捂住自己的眼睛。

相比以上两点,最大的困难依旧是苏丹的审查制度。

为了获取在影院放映电影的许可证,他们跑了好几个部门来审批。

前去市政厅,皮球被踢给了国家情报安全局。

跑去国家安全局,却被要求提供一份电影梗概,并回答如下问题:

「是否有不雅画面?」
「是否有和道德行为相悖的画面?」
「为什么要选这部电影?」
「为什么选这个电影院而不是别的?」
……

面对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审查问题,一般人或许会知难而退。

但是四位老头却决定坚持下去,甚至互相打趣道:

这还没有完。

当他们把准备好的材料送去安全局,却又被打发去了宗教警察局。

一位上将在得知重开电影院的想法后,质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为什么想聚集这么多人?」

紧接着,他们又被打发给了政治安全局,并解释能否开启电影院的这项决议关乎政治。

就这样,一份申请文件流转了四个部门。

上面的领导批注变得越来越多,但始终却得不到通过。

因为说到底,这是一个害怕电影的政府。

电影结尾,四个人想要重开电影院的努力终究还是失败了,一位主角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难道不够聪明么?」
「我们很聪明,只是他们更强大。」

最终,他们又开着破面包车,重新走上了流动放映的老路子。

理想很远、生活艰难,但他们乐观依旧。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主角老头们探讨为何「电影已死」。

他们聊到了德国诗人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940年的一首诗歌《致后代》(To Those Born Later):

这是什么时代,当
(What times are these, in which)

一次关于树的谈话也几乎是一种犯罪
(Talking about trees is almost a crime)

因为它包含着对那么多恶行的沉默!
(For it implies silence about so many horrors)

这正是片名《与树对谈》的来源。

它意味着当人们的言论被过分压制,到一定程度时,哪怕是最普通、平凡的话题也会被认为是敏感而刺耳的。

它也意味着当人们让渡自己的权力,到一定程度时,也会成为压迫那一丝微弱呼声的同谋。

于是到最后,连谈论树都成了一种罪。

堵不如疏。

他们可以拆除境内所有的电影院,却浇不灭人们对电影的热情。

可以用胶带封住人们的嘴,却止不住他们的愤怒。

政府不该害怕电影。

更不该害怕群众讨论的声音。

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没有主动向公众传达真相的负责态度、没有通过沟通塑造的公信力。

再强力的审查也难以阻止口口传播。

一刀切的查封措施并不见得有效。

一个社会的互信却会因此被撕裂。

当一同面对这场灾难之时,我们需要共同讨论的不应该是那棵「大树」。

而应该是信任、沟通和理解。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与树对谈讲了什么(与树对谈内容介绍)》
文章链接:https://www.bachemiao.com/17652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业余吃瓜,理性学习,发现美的世界

小清新扒车教育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