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喵站
吃瓜,学习,涨姿势

吴哥窟旅游攻略(柬埔寨暹粒吴哥窟图片)

吴哥(Angkor)出自梵语“Nagara”,意为“首都之城” (City of Capital), 是9—15世纪高棉王国(Khmer Empire)吴哥王朝的都城。吴哥以其古老、宏大、神圣和深邃而著称于世。它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也是世人向往的旅游圣地。1992年,吴哥(Angkor)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吴哥窟

2008年6月1日,我乘VN849次航班从越南胡志明市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圣地——柬埔寨的吴哥。一下飞机眼前看到的暹粒机场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富有情调的机场,当我从机场大厅走出那一刻,便开始了我梦幻般的吴哥古迹之旅……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暹粒机场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暹粒机场

吴哥(Angkor)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境内洞里萨湖(Tonle Sap)北面,作为吴哥王朝的都城。从公元9世纪初高棉王国开国皇帝嘉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开始到15世纪,吴哥王朝陆续在当地建造宫殿和寺庙。吴哥主要包括吴哥城(Angkor Thom)、吴哥窟(Angkor Wat)等600多处印度教和佛教建筑风格的古遗址,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遗址还有40余处。1431年,泰族(暹罗)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曾经繁荣一时的吴哥王朝随着泰人的入侵而崩溃。弃城而逃的高棉人远赴金边建立了新的首都。该城被废弃,繁华的吴哥湮没于热带丛林之中,到16世纪已成为一片杂木丛生的废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散布在丛林中的古迹

中国元朝人周达观早在1296年8月就曾来到柬埔寨,造访了吴哥。他回国后撰写了《真腊风土记》。1858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考察吴哥。汉学家阿贝尔·雷米扎翻译了周达观的著作《真腊风土记》,于1819年发表了自己的译本。从9世纪开始,吴哥宏伟而庄严的宫殿和寺庙默默地屹立在高棉的大地,经过岁月洗礼的吴哥古迹再度呈现世人眼前,并在为世人所瞩目。

吴哥城(Angkor Thom)又称大吴哥,是嘉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于1181—1219年间在位所建,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大吴哥是指吴哥城和城内的遗址,包括吴哥城的城墙、城门、护城河和入城桥梁,城内的主要古建筑有巴戎寺(Bayon)、巴芳寺(Bapuon)、空中宫殿(Phimeanakas)、象台(Elephant Terrace)等。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巴戎寺

吴哥城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护城河所环绕的古城,呈四方形,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城墙全部用巨石砌成,共有5座城门,除了东南西北4座城门以外,在东城门偏北的不远处还有一座胜利之门。据说胜利之门是用来迎接胜利归来的将士所走的凯旋门。南门是6座城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游人进城的主要路线。高达20公尺的城门上雕刻着巨大的微笑四面佛。城门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各有一排石雕像,一边代表天神,另一边代表恶魔。天神和恶魔怀抱“那伽”(Naga)七头蛇神的身体,形成头尾两翘的“那伽”蛇神栏杆。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当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石雕像

进入南门门洞,放眼望去是一片茂密参天古树,宫殿、寺庙和古塔散落在其中。在林荫道上前行大约1.5公里就来到在吴哥城的中心——巴戎寺,穿行其中,如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迷宫中。寺院中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还有城门上的5座佛面塔,共计54座。据说,这些代表了吴哥王朝当时统治的54个省份。这些佛脸表情各异,带有神秘的微笑,被称之为“高棉的微笑”。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上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巴戎寺回廊的浮雕描绘了吴哥王朝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的场景应有尽有。寺院的许多樑柱和门楣上还雕刻着各种容貌各异和体态优雅的仙女像。这些雕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细细品味,让人流连忘返。但是给人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的微笑”,给人一种震慑和诡秘的感觉,让人敬畏不已。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四面佛佛脸表情各异,带有神秘的微笑,被称之为“高棉的微笑”

出了巴戎寺继续向北走,不远处就是象台(Elephant Terrace),始建于12世纪晚期,由嘉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在位期间兴建。这是一宽阔的平台,四周用巨石砌造,周边的台基上雕有许多大象、神像等的石雕,在过去这里是举行庆典仪式的地方。平台前是无比宽阔的广场,此时此刻,我站在平台上似乎可以感觉到昔日君王检阅军队的壮观场景。象台见证了当年王权的象征。

空中宫殿(Phimeanakas)又称之为天宫,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始建于10世纪晚期。宫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层,高台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四面有石阶,东西长35米,南北为28米。由于台高,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空中宫殿位于象台附近。周达观在他的《真腊风土记》一书中曾记述了神秘的天宫传说。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空中宫殿

巴芳寺(Bapuon)位于吴哥城西北约400米处,毗邻空中宫殿。巴芳寺始建于11世纪中期(1060年),由乌达亚迪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所建。通往巴芳寺塔门入口有一长达172米用圆形石柱架起的石板甬道。巴芳寺正殿是五层金字塔形的建筑,最高的尖塔为24米,是一处的宏大寺庙。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巴芳寺

吴哥窟(Angkor Wat)即吴哥寺,又称“小吴哥”是柬埔寨的三大圣庙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之一。吴哥窟位于暹粒市以北约5.5公里处。吴哥窟整座建筑包括护城河、城墙、入城大道、中央神殿和5座圣塔。吴哥窟是由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于1113—1150年统治时期开始建造,历时长达37年。吴哥窟是整个吴哥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其圣塔的图案被置于国旗的中心,作为国家的象征。吴哥窟坐东朝西。一道由西向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桥两边有巨大的巨狮石雕和七头蛇神“那伽”石雕。柬埔寨传说中,七头蛇会带来风调雨顺。过西大门,有一条较长的道路,放眼望去,五座圣塔耸立云端。五座莲花蓓蕾似的圣塔倒影映入河中,远远望去,美轮美奂,宛如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吴哥窟

吴哥窟几乎全部用砂岩砌成,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300米,周围长约5000米,总面积约200公顷,四周由宽190米的壕沟环绕。台基、回廊、蹬道、宝塔构成吴哥寺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吴哥窟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建在寺庙中心三层台基上的圣塔。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矗立着五座圣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有游廊。中央圣塔拔地而起数十米,通往圣塔的石阶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陡峭,每位造访者必须手脚并用,五体投地向上攀登。据说,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吴哥窟建在三层台阶的地基上,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雕回廊,长达800米的浮雕回廊上生动地描绘出印度史诗中的场面,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吴哥窟中有一尊飞天女神浮雕,是寺庙内独一无二露齿而笑的女神。女神雕像大都裸露上身,头戴华丽的头冠,显得雍容华贵。浮雕女神造型各异,有的拈花微笑,婀娜多姿,有的翩翩起舞,姿态之优美,雕工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吴哥窟女神雕像

塔普伦寺(Ta Prohm)始建于1186年,是嘉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纪念他母亲而建造的寺庙。塔普伦寺还是安吉丽娜·茱莉主演的《古墓丽影》的拍摄基地。塔普伦寺位于吴哥城东城墙以东约1.7公里,塔高寺以南约1公里。那些被古树层层包住的寺庙入口,巨蟒一般地匍匐伸展的树根,迷宫一样复杂的寺庙,这种树抱石的奇观则让塔普伦寺充满了神秘。

塔普伦寺整座寺庙被巨大的树木层层围住,古树庞大的根系如巨爪一样盘根错节在寺庙的墙壁上,一些墙壁已经不堪负荷而坍塌,更多的是树根直接伸进寺庙的石缝中,盘绕在樑柱、屋檐和门窗上,紧紧地束缚住神庙,构成了古树与神庙的交织在一起的蔚为奇观。那些经历了几个世纪岁月和自然磨砺的伟大建筑,却在这些古树的缠绕下,变得摇摇欲坠。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塔普伦寺与古树

塔普伦寺还有一处內室称为“回音塔”,站在塔里面的人,用力拍打胸膛时会产生宏亮的回音,许多游人来到塔普伦寺时都会站在塔里拍打自己的胸膛体验这神奇而又美妙的回音。

圣剑寺(Preah Khan)始建于1191年,是嘉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了祭祀他的父亲和彰显战功而建立的。圣剑寺规模较大,长800米,宽700米。在建筑格局上除了寺院、寺塔、厅堂、回廊和石雕外,主殿中还保存有当时供奉的佛陀石雕。寺院内还有一座所有吴哥古迹中唯一采用圆柱结构的建筑,有人称其为“藏经阁”。据说圣剑寺曾经是佛学院。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圣剑寺

涅磐宫(Neak Pean)又称蟠蛇水池,是嘉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在位时所建,建于12世纪末期。Neak Pean的意思是“缠绕的巨蛇”。 蟠蛇水池位于圣剑寺以东约2.5公里,是一处由正方形大水池四边各连接一座小水池构成的建筑格局。大水池中央有一个人工岛,岛上圆形台基本矗立一座石塔,石塔上雕有两条缠绕的巨蛇王(Naga),为一处独特的岛屿寺庙。据说,蟠蛇水池的圣水可以洗去人们身上的一切病痛。今非昔比,现在水池中的水早已干涸。蟠蛇水池在热带丛林的环绕中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空气中弥漫着古朴的幽香,斑驳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印记,尽显沧桑之美。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涅磐宫又称蟠蛇水池

塔高寺(Ta Keo)又名“茶膠寺,始建于嘉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在位期间(968—1000年),寺中供奉三大天神之湿婆神。塔高寺位于吴哥城胜利之门以东约1公里处。这座寺庙建造并没有完成,因为所有堆砌好的石块还保留在粗坯的原貌,还没有雕刻。没有在砌好的建筑上雕刻的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建造中遭到雷击,王朝认为是不详之兆便放弃了兴建。另一种说法归因于当时选择的石材过于坚硬,无法在上面雕刻,因此保留了石块建筑的原始状态。或许,人们可以从塔高寺了解到所有吴哥的古建筑都是先将石头堆积砌好再进行雕刻的,证明当时建筑技术为“先砌后雕”。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塔高寺

巴肯山(Phnom Bakheng)位于吴哥城南大门外附近,是一座高67米的小山,山丘上建有一座巴肯寺。巴肯寺(Bakheng)作为国家寺庙是由耶苏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始建于907年。这座庙宇群由分布在5层台基上的108座小塔环绕着一座大殿组成。在这里游人如同朝圣般地攀上山顶就是为了一睹神秘的“吴哥夕照”。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巴肯山

女王宫(Banteay Srei)又称为斑特丝蕾寺,是公元967年由国王罗仁德拉跋摩(Rajendravarman)所建。女王宫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是用红色砂岩建成的。相比吴哥窟的宏大威武,女王宫则是以建筑小巧玲珑,雕刻精美绝伦而著称于世。女王宫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殿和左右对称的配殿。女王宫供奉的主神是湿婆神。女王宫的墙体、门楣、樑柱、廊檐等都雕琢如刺绣般精致的浮雕,美轮美奂,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是吴哥古迹中的杰作,被誉为“吴哥古迹明珠”。 女王宫精美的雕刻艺术宛如出自女人之手。镌刻在石头上的女神阿帕莎拉(Apasara)美艳浮雕,为庄严的神殿注入了活力。女王宫体现了吴哥雕刻艺术美的极致,素有“女人的城堡”之美誉。据说,女王宫是战争时临时藏匿后妃的宫殿。放眼望去,女王宫如同热带森林的睡美人,妩媚而娴静。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女王宫

我的吴哥考古遗址之旅

通往女王宫道路两旁石雕的圆柱林伽(Linga)象征男性的生殖器

在吴哥古迹遗址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圆柱林伽(Linga)石雕和象征女性生殖器的方形槽优尼(Youni)石雕,在女王宫前面路的两旁矗立着两列林伽石雕。这些石雕是象征生命的符号。林伽和优尼合二为一,代表人间的生生不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吴哥窟旅游攻略(柬埔寨暹粒吴哥窟图片)》
文章链接:https://www.bachemiao.com/15883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业余吃瓜,理性学习,发现美的世界

小清新扒车教育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