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喵站
吃瓜,学习,涨姿势

:印度历史简介概括:印度历代历史的演变

印度历代历史的演变

历史的开端

印度早期文明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哈拉帕文明(Harappa)。该文明兴于印度河谷(也就是今天的旁遮普)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拉提瓦半岛一带。两大古城遗迹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令人追思一个伟大的文明,最引人注目的优良公共设施,井然有序的垃圾回收系统,两层的砖房,公共和私人浴室,便利的排水系统,规划良好的街道,粮仓,棉制品,还有金属制的工具和武器。

这一早期文明也许是富裕商业的文明,同波斯湾、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都有贸易往来。哈拉帕人民崇拜自然,也崇拜丰产的象征——公牛、树木和母亲神。这些仍然构成印度教的重要教义。

印度历代历史的演变

雅利安人和吠陀时代

哈拉帕文明大约兴盛于公园前2300年,衰落于公元前1700年。没有人知道原因。这就是为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的迁入腾出了空间。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来到这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

农业带来了贸易,贸易又产生了其他职业——木工、打铁、制陶、制革、纺织。一开始出现了三个阶层;武士或者贵族、祭司、普通人。国王一开始只是军事领袖,此后才逐渐被人视为拥有神力并且成为世袭制。

雅利安早期宗教包含献祭仪式。祭司将牺牲献给自然神祗和女神,而每一位神又需要特别的仪式来抚慰。清晨或者黄昏,你也许看到有人面对太阳,吟诵梵语颂歌,用双手掬水,洒在身上。这就是戈雅特(gayatri)颂歌,献给太阳的颂歌,是献祭太阳神的仪式的一部分。3000年来,戈雅特颂歌仍然为虔诚的印度教徒吟唱,宗教意义丝毫不减。

雅利安人对印度文化贡献极大,而他们的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前600年)则被视为印度的黄金时代,那时众神在地上行走,同人们交流往来。四部吠陀经(吠陀,即Veda,指知识)——梨俱吠陀(Rg Veda)、夜柔吠陀(Yjur Veda)、娑摩吠陀(Sama Veda)、阿闼婆吠陀(Atharva Veda)——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主要由韵文集和经文组成。这四部吠陀经构成了印度教思想中婆罗门传统的基础。此后的哲学经典例如《奥义书》(Upanishads)、梵语语言、种姓制度,都进一步巩固了婆罗门的统治地位。印度万神庙的诸神,献祭仪式都源自这一时期,一直传承至今。

印度历代历史的演变

亚历山大

公园前327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人入侵印度各省。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后,他遇到了极大的抵抗。印度的部族领袖们奋起反抗,阻止他深入印度内地。虽然亚历山大在印度西北部的征伐只持续了两年时间。但他推翻并整合了一些小王国和小共和国的统治。他的撤军造成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真空。

孔雀帝国

旃陀罗笈多.孔雀和他那位老谋深算的谋臣——婆罗门种姓的考底利耶,很快就行动起来利用这个真空,并且建立起来一个大帝国,地跨印度河平原,一直延伸到阿富汗。靠地利耶是一个很有魄力和胆识的人,他写了本(政治论)(Artha Shastra),人称印度的马基雅维利。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将孔雀帝国的地盘扩大到南边的麦索尔。他的孙子阿育王在公元前273年等位时,只有男方的卡林加还在抵抗。在一场恐怖的屠杀后,他征服了卡林加。在胜利的巅峰,国王为战争造成的生灵涂炭而动容,宣布永不征战,并且皈依了佛门。

阿育王历时37年仁厚的统治建立起英国人到来前印度最辽阔的统一王朝。他在民众聚集的地方立起大柱,刻上解释佛法(dhamma)即宇宙法则的铭文。阿育王留给后人的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不仅仅针对人类,还包容了动物和植物。他下令为野生动物建造避难所,同样还规定了受保护的树种,也许这是最早的政府环保行为。阿育王的狮子柱到今天是印度共和国的标志,并且印在印度的纸币和钱币上。

印度历代历史的演变

印度南部

印度南部有自己的兴衰动荡,各个邦几世纪以来不断征战,争夺权利。切拉、朱罗和潘地亚王朝(翻地亚王国可以追溯到公园前2世纪)的国王们的征战掳掠都在史诗和商湛文诗集中被歌颂,这些都是留存下来的最早的泰米尔文学作品。

藩地亚王国,根据记载,是由赫克利斯的女儿建立的。帮助她的还有一只军队,由500头大象、4000名骑兵和1.3万名步兵组成。早期的泰米尔文学中还描述过罗马的商船。同印度的贸易每年使罗马经济流出5.5亿塞思特。印度出口铜、檀香木、柚木、乌木、香料、绿松石、天青石、平纹细布、绢丝和湛青。另外两样著名的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象棋(传到了波斯)、佛教(传到了中国)。

笈多王朝是下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源自印度北部,从公元4世纪持续到6世纪。统治者们是一系列有着光辉封号的国王,比如全能的太阳,国王中的国王,最高的主。他们通过征服,征婚联盟和家族联姻登上王位。那时文学和艺术欣欣向荣。迦梨陀娑,被认为是古典梵语最高超的大师,就是旃陀罗笈多二世朝中之人。学校也出现了。教授修辞学、形而上学、医学、兽医学(主要医治马匹、大象等有军事利用价值的动物)。

莫卧儿王朝

“阿克巴”意即“最伟大的”,是印度人对他的称呼。他的原名叫穆罕默德什么什么的记不清了。他是巴布尔的孙子,有着顽皮、好动、勇敢、机智的天性,喜欢做各种危险的运动。他是一个优秀的骑士,喜欢玩马球,并发明了会发光的马球以便夜间也能进行这项运动。他学会了如何驾驭凶悍的象群,并随时准备外出猎取狮子与老虎。他14岁那年,被伊斯兰教教士请去,用弯刀砍掉一俘虏的首级,由此得到了伊斯兰教武士头衔——“异教徒的刽子手”。他不爱读书,宫廷请了许多有学问的教师来教他读书,但都遭到他的拒绝。

18岁时他已获得了全部的统治大权。他继承了他祖父的热忱与贪婪,向外扩展疆界,经历一连串的残忍苦战,征服了南亚次大陆大部,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印度的历史长河流淌到16世纪中叶,出现一个平静而宽阔的区段,这就是统一强盛的莫卧儿王朝时代。到阿克巴逝世时,莫卧儿帝国的版图已包括北自克什米尔南至哥达瓦利河上游西起喀尔东到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广大地区。1566年,帝国首都迁至阿格拉。阿克巴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制度和法律制度,行政管理要比德里苏丹时期出色得多。在他统治时期,政府对全国的土地重新丈量和分类,并根据土地类型按新税制征税。这些作法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帝国经济繁荣,宫廷生活豪华,此时的印度再次跻身于当时世界富强国家之列。在文化上,莫卧儿王朝虽推行伊斯兰教,但为了统治广大印度教徒,统治者也大量任用印度教徒,因而阿克巴的宗教政策是相当宽容的。他试图为他的帝国制订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推行一种以皇帝为最高神明的新宗教。他有一句名言:“一切宗教都有光,而光总带有或多或少的阴影。”据说他还吸收各宗教的精华,创造了一个叫“神一教”的世界宗教。这个宗教虽没有流行开来,但他对宗教的宽容态度影响了他以后的统治者,也促进了两大宗教的融合。他虽然是个文盲皇帝,但后来他承认了书籍的价值。他治世时,注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这些资料包括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底稿和绘画作品。在他统治的时代,诗人、画家、建筑家、雕刻艺术家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常常被赠送大批皇家的物品。他亲自监督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他自己不能读书,只能靠他人读给他听。他经常找那些深奥难懂的书卷来研究,由此获得了渊博的知识,最后,他竟成了一位爱好文学与艺术的文盲学者,真是奇人!在他的提倡和保护下,文学、艺术、绘画、音乐等,每一种艺术都出现了繁荣。

阿克巴大帝死后,其子贾汉杰即位,继续推行阿克巴的政策。在从阿克巴大帝到其孙子沙贾汉的大约100年间内,帝国版图又有所扩大。但到了莫卧儿王朝的奥朗则布皇帝(1658——1707年)治世时期情况有了变化。奥朗则布生性拘谨,对伊斯兰教极为虔诚。他推行偏狭的宗教政策,毁坏印度教神庙来改建清真寺,致使各地怨声载道,战乱不断,各地独立势力增强,帝国出现衰落。1707年奥朗则布死,王朝又经历了几个君主,但时间都很短。这时的莫卧儿帝国实际控制的范围已经很小,后来仅限于德里王宫周围的一小片地区。最后,在马拉提人的打击下,帝国彻底瓦解了。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印度历史简介概括:印度历代历史的演变》
文章链接:https://www.bachemiao.com/12429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业余吃瓜,理性学习,发现美的世界

小清新扒车教育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