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喵站
吃瓜,学习,涨姿势

《我的姐姐》影评: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其实这剧一句话就能剧透:

姐姐:“父母不顾我的意愿,硬是生了二胎弟弟,现在双双车祸殒命,我要不要把弟弟送人?”

当然还有个弟弟视角:“亲生姐姐为追求自己梦想,去北京求学,且匆忙把自己送人”。

这故事是有原型的,看完一些评价都觉得停留在导演反问观众的那块就好了,留白,让看得人自己去品,自己做决定,自己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结局,之后的剧情,你说按了大团圆结局,为了过审,为了正能量,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都可以,我在想如果是有导演剪辑版,这样结尾立意是没有留白处结尾拔高(二刷后感觉有伏笔,其实是暗示了弟弟独自面对风雨)。(版权见原作者ID)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我很喜欢片头就直接甩出车祸,完全不给铺垫,最后再像剥洋葱一样的,一层一层的把矛盾剥给你看,眼泪再多都不够流的。很多细节都是导演跟编剧设计好的,不会给你废镜头、废台词。合照里只有父母和弟弟,姐姐安然得核验身份证才能“证明”是家属,还有钱包里压着的女儿残疾,想生二胎的申请书,影片中间段安然为什么不穿裙子,小时候穿裙子被打了腿,以及片尾我们都看到安然穿上了米黄色的裙子,陪弟弟一起“踢皮球”。

这就是一个抢夺了“家庭资源”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有千千万,“姐姐们”一直都在,片中的姑妈就是这个设定的“具象”,大家都能体会到。像这种家庭版PUA,脑海里立马蹦出3部,我挨个说下:

《欢乐颂》里面樊胜美,家庭原因,作为30岁外企资深HR,手上却无存款,因为钱都填补给弟弟这个“无底洞”,每个月都要寄生活费,刚到手还没热乎就转出。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之前解说是枝裕和《无人知晓》里的福岛明(柳乐优弥:最年轻戛纳影帝),妈妈跑路,哥哥小明照顾好几个弟弟妹妹,是由日本西巢鸭弃婴真实事件改编,真实比电影更惨烈。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还有19年上映的《何以为家》里的孩子赞恩,因为父母把刚刚初潮的妹妹卖给早就觊觎她的邻居,随着后面一系列事件爆发,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决定把父母告上法庭:“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天下之大,何以为家。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夸的人基本都知道夸的那些社会痛点,二胎、重男轻女、男女平权等等,戳中泪点,尤其是现实中翻版的“姐姐们”更是感同身受,而贬的人主要是集中在我知道你要讲的是这些,但是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依旧是把命题抛出来,端鸡汤不给勺子,反而有些点刻意了。

比如说把姐姐和弟弟的年龄差缩小,原型是20+差距,因为如果太小了根本没互动,没互动自然就没了后面的情感递增,送人再反悔就不会存在。

比如弟弟好几次说的话都非常符合“此情此景”,但就是不符合年龄人设: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你冷静一点(姐姐当时暴走,弟弟规劝)”

“你等等我不行吗 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我只有你了,姐姐”

“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人”

等等,就像对好的台词一样,这个节点蹦出这个词,就能把整个情绪从最高点卸下来,本来没办法收尾,这台词一出就糊弄过去了。

比如片尾,我二刷,然后结合网上影评,说姐姐并非签署了那份老死不相往来的字据,但这个其实剧情里也交代了是补充协议,所以未必弟弟没有寄样,踢皮球是原片名,我的姐姐作最后片名,站的也是弟弟的视角,也就是说弟弟视角在说跟姐姐的故事,所以片尾确实存疑。最最重要的点是大团圆结局给糊弄过去,但问题依旧存在啊,去北京后不能解决,不去北京也不能解决。养一个自己都费劲,何况带个弟弟,现在北漂的有多少是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就能立足于北京?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我就感觉有点像三体,站圣母的角度,罗辑保护了人类度过危机,等危机过后又开始作,因为反人道主义罪,要把罗辑判刑。你怎么知道弟弟在富人家里就过得不好?怎么跟着姐姐就一定幸福?怎么姐姐的未来就不会受影响?就跟片中故意把舅舅和姑妈对立起来,假设舅舅也很优秀呢?怎么调皮的弟弟变懂事了就改变了姐姐的决定,继而改变姐姐的命运?等等这些都不能细想,你不是当事人,片中也说了,要不你替她养?仅凭2小时就“武断”她人的人生,我反正是做不到。

举个身边的例子,才会更有感触,身边有人家里有个男孩,刚出生时候面相就异于常人,而且还是多指,我不知道是不是归结于21三体综合症,俗称唐氏综合征(唐宝),我那时候也还小,只听说是隐性基因疾病,传男不传女(这是伏笔),既然生下来了,当然会尽全力去养大。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像所有的父母亲一样,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这在他们家,这句话真的就是一句真心话,因为确实比别的小孩发育落后,智力落后,健康落后,小时候经常生病,后来等长大点手术把多指给纠正了。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小时候我还傻不拉几的一度崇拜,因为这个大拇指像螃蟹的钳子,可以轻易夹住物品,只不过后来才知道这是医学上的疾病,需要介入治疗。

再到后来,又生了个女宝宝,女宝宝是非常健康的,因为年纪隔的都不是太大,我也算是看着他们俩(哥哥、妹妹)长大的,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过程中非常艰难不再赘述,反正是hard模式,周边的人都夸奖2个老人德行好(因为从小他们带的多,父母要打工赚钱),索性他们俩一步步长大成人,妹妹也已经上大学,过几年就可以出来工作了。

时至今日,看到《我的姐姐》,这时候我才猛的发现这个bug,就是妹妹以后是需要照顾哥哥的,因为从小就被灌输如果不是哥哥,妹妹是不可能出生的,要感恩,不这么灌输也不行啊,因为后面肯定会遇到养老问题,甚至在这之前妹妹谈男朋友、谈婚论嫁都会遇到现实的问题。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只能陪着走一段路,哥哥和妹妹是同龄人,是因为哥哥的病这是因,有了妹妹的出生这是果,就我日常接触下来,哥哥妹妹相处的挺融洽,并不会遇到极端的“抛弃”哥哥的状况,只是看过《我的姐姐》,我才更加深了去理解妹妹的不容易和伟大,从出生就带着“使命”,此处真的是要感谢妹妹,前半生和后半生都“离不开哥哥”。

我也看网上讨论,真的要遇到这种情况,有很多家长是不准备要第二个孩子的,因为明确知道作为家长肯定会倾向于对正常孩子抚养,总共爱就这么多,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不是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人性的bug,克服不了,所以索性不会生二胎,有的甚至绝望到真到以后老了,没人照顾孩子了就一起赴死,当然我知道这种极端情况99%不会出现,这样的父母肯定会安排好自己心爱的“天使”后面的路,赚足够的钱也好,托孤也罢。

扯远了,回到《我的姐姐》,姑妈的原型其实是想套娃到片中姐姐身上,奈何姐姐是个耿直girl,偏偏“我命由我不由天”(上一个这么说的大家都很high,怎么到姐姐这里了就又缩回去了)。片中想营造的是姐姐照顾弟弟,弟弟反哺姐姐,所以给了一个这么样的“大团圆”结局,而事实上姑妈的人生已经被彻底改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并且这也只是摆上台面的,那些在台面底下的还有千千万,即便如片中姐姐一样,最后也还是让观众心里好过,结局给绕回来了,那就代表“伤害”还在延续,只不过我们选择性失明,不去深究,相信自己相信的而已。(版权见原作者ID)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且不可逆,参考隔壁的霓虹国,我设想这类话题绝对不会戛然而止,而是会慢慢发酵,暴露出更多的“反人性”“反男拳女拳”“反制度”(二胎多胎)在空气中飘荡……此类影片多多益善,就是要拿出来反复的辩证,才会让更多的家庭走出“不幸”,相互和解,与女儿和解,与自己和解。而我自己的态度,是从网上的一句话根植在内心:非要生儿子,你家是有皇位要继承么?

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再往大里说包括现在的学区房、鸡娃模式、不要输在起跑线,是因为上一辈本身享受到了教育的红利,那时候一个大学生毕业出来都是光宗耀祖的,然后迅速填补当时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空缺,一个大学生的能量给整个家族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而反观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那些在“位置上的”还想延迟退休,不想下来,普通人家因为思维惯性,以前念大学跟现在念大学其实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人才匹配产生了割裂,一个是粥多僧少,一个是僧多粥少(所以你看现在自由职业者、自媒体、理财规划师、直播、线上教育,哪一条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在自我进化呢),但大部分家长who care,就是一定要出个大学生,千军万马也要过独木桥,不输在起跑线。

But话锋一转插一句:奋斗是必须要奋斗滴,努力是很辛苦的,不努力是很舒服滴,但注定是要被拍死在阶层底部,不得翻身,除非你一个“咸鱼打挺”,继续当追梦人,这是个无解的bug。

走了,去搬砖了。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我的姐姐》影评:家庭伦理片《我的姐姐》?我告诉你这是一出恐怖片》
文章链接:https://www.bachemiao.com/10623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业余吃瓜,理性学习,发现美的世界

小清新扒车教育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